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下称天产室)近年来积极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成为助推贵州特色经济和大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个实验室,三块牌子。该实验室于2015年与贵州医科大学整合,加挂了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牌子。在此基础上,2016年12月,科技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产室已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400项,开展横向合作项目54项。获得省市级科技奖项8项和发明专利授权42件。与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4名。
近年来,天产室大力开展科技扶贫,累计派出科研人员120人次,服务天数超1800天。在龙里县,他们助推了当地菊花产业的发展。
“科技特派员+公司”,产业有支撑
8月16日,龙里县湾滩河镇,1000余亩菊花顶着烈日迎风怒放。看着朵朵菊花从田间地头转送进车间烤房,贵州康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岑建国笑容满面。
今年6月以来,当地雨水偏多,导致菊苗生长不好,病害增多。这样的天时,此前曾让他“颗粒无收”。
让岑建国由愁变笑的是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的科技特派员。两个多月前,他们提出“破渠排水、即时补苗、提前防治”的方案,并协调单位其他课题组到基地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连片的菊花“起死回生”,公司避免了损失。
3年前,赣商岑建国看中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土壤,以及部分闲置的田土和富余劳动力,在当地投资建设菊花基地,思谋为贵州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我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为精准脱贫提供科技支撑。从2016年起,全省实施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天产室累计派出科研人员120人次,服务天数超1800天。
“离开实验室的‘铁巴’,接触田地里的‘泥巴’,科研人员就是要放下身段接上地气,以己之长服务地方产业。”天产室综合办公室主任、龙里县科技服务团团长孙超研究员说。
2018年,孙超作为科技特派员下派到当地,对菊花产业已是如数家珍。他带领团队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土壤检测、生物防治、菊花鲜品农艺指标、产品理化指标等,大力推动产品质量标准建设。
为不增加企业负担,他协调单位资源,带领服务团的其他成员,扎实开展服务,落实了菊花基地土壤大量元素与重金属含量检测、用生物复方制剂改良土壤和防治病虫害试验、菊花制成品黄酮含量检测等具体服务工作。用科学的数据来说明龙里菊花的品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助推产品销售,提升菊花种植的效率、效益、效果。
“科学种植+农户”,乡村更振兴
岑建国说:“现在是七月菊的采收期,到了金秋时节,就是金丝皇菊的采收期,效益会更好。公司发展好了,也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菊花药食两用,市场前景看好,据测算,每亩收益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10倍以上。
立秋过后,热度未减。在龙里县湾滩河镇,七月菊仍是丰采期,白色的菊花竞相盛开,既饱了游客的眼福,也鼓起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
47岁的布依族妇女王英是采花能手,她双手并采,飞速间信手拈来。最多的时候,她每天要采摘菊花300多斤,日常也有一两百斤。
王英说:“有花采花,无花就干农活。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200多元钱,最少也在100元左右。”
除了“计件”采花,王英有时也去厂房“计时”摊花,每个月总收入有两三千元,还能干自家的农活和照顾老人小孩。
此外,王英家还有两三亩地入股了菊花种植,年底还有不错的分红。
贵州康吉药业有限公司以每亩700元流转土地种植菊花,目前已种植有1000多亩,品种有七月菊、贡菊、杭白菊、小黄菊、金丝皇菊,并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除此之外,科技服务团还围绕发展食用菌产业制种技术环节,用好贵州发展食用菌的政策机遇,帮助种植大户在湾滩河建成一个制种场,缓解农户种植食用菌的种源持续供给。
天产室党委委员、副主任傅舒安说,科研单位就是要发挥“有人才、有设备、有技术”的优势,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派出科技特派员赴贫困山区破解技术难题,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助推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科研平台+高校”,产出更高效
成立于1998年的天产室,于2015年与贵州医科大学整合,仍为独立法人的科研事业单位。在此基础上,2016年12月,科技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建设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如今,天产室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并具备比较完整的实验设施,成为助推贵州特色经济和大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主要围绕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活性天然产物结构与功能,以及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三个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工作。
当前,天产室已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400项,开展横向合作项目54项。获得省市级科技奖项8项、发明专利授权42件,其中PCT(国际专利)2件。转化科研成果10余项,主持参与制定了2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发表研究性论文900篇(其中SCI文章254篇)。
贵州省首个抗乙肝1.1类新药替芬泰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该候选药物的成功研究,将有效促进贵州医药产业的发展,为贵州民族药创新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样板。
刺梨产业是贵州省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因产品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不高等,产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天产室为此对刺梨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开发了刺梨高值化酵素饮品,为产品注入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将刺梨果醋、酵素化刺梨等专利成功转让给贵州本土企业。
天产室为省内5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对外服务量约占总服务量的70%以上。2016年以来,还为涉农企业、合作社提供减免检测服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天产室积极响应贵州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利用科研平台条件和人才优势,与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4名。
天产室党委委员、副主任杨小生说,天产室将继续在贵州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并紧紧围绕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大健康产业中的共性、关键、瓶颈科技问题,鼓励科技人员向科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科技示范与引领作用。
来源链接地址: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4988808.html